集体商业是由私营商贩组织而成的商业体制。集体商业成立后,举办多种类型的培训班,开展职业道德、文明经商和岗位练兵、服务竞赛等活动,使集体商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。
1956年,在对私营改造的高潮中,坛丘集镇个体私商顾颂声、钱士坤、徐宏传、汝祥生,黄掌鹤、洪振玉、陈铭、祝幼江、童达人、潘昌生等组织第一批合作商店,设烟南、酒酱、腌腊、百货、医药、餐饮等门市部,从业人员35人,同时鲜肉、鲜鱼户也参加合作商业。1958年统计,坛丘集镇有128人参加合作商店,设29个门市部。划分烟南、酒酱、文百、医药、鲜肉、理发等门市部。调拨部下设南塘、东汲港2个农村下伸点。下伸点设烟南、杂货、酒酱、茶水、鲜肉等门市部。
1959年,坛丘合作商业总店创办,合并为一个核算单位,采取固定工资,取消劳动返回,从而“吃大锅饭”的思想日益滋长,削弱了经营积极性,服务态度、服务质量明显下降。1964年,商业从业人员128人,其中烟南商店22人,负责人潘维一;酒酱商店13人,负责人钱学财;饮食第一商店20人,负责人黄长鹤;饮食第二商店17人,负责人顾颂声;百货合作商店6人,负责人陈明;理发店10人,负责人孔树清;副食品商店12人,负责人徐宏善;福利商店11人,负责人怀金观;医药商店2人,负责人沈松广;农联商店15人,负责人王奎观。
1966年6月,再次进行体制改革,建立纯商业、饮食服务、农村下伸点等3个管理机构综合商店,实行统一领导、分级管理,以小商店为核算单位,实行固定工资加奖励,体现按劳分配原则,调动了企业人员的积极性。
1975年以后,商业新职工逐年增加,下放知识青年逐批回镇安置工作,农村下伸点撤回。至1979年,坛丘集镇共接收知识青年30多人回镇工作,是年职工增至179人。1980年,商业体制调整为:烟南、酒酱、文百、饮食、副食品、福利、茶水、理发、农联等10个单位,22个门市部(包括南塘、东汲港商店)。1981年,将原“烟南合作商店”划分为烟南合作商店和“食品工场”2个核算单位。
1984年6月24日,坛丘集体商业公司成立。综合商店更名为“坛丘商业分公司”,由施文华、顾颂声等7人组成公司管委会,统一管理全镇集体商业,使集体商业和供销社处于平等地位。
1988年,坛丘商业公司实现销售额607万元,利润11万元。1989年坛丘集体商业有11个单位,职工212人,全年营业额3266.4万元。1991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94.54万元,创利20.26万元。1996年实现销售总额534万元,创利37万元。1997年实现销售总额567万元,创利29.2万元。是年有职工73人,总资产220万元。
表6-1 1984 ~1999年坛丘商业经济收入统计表 单位:万元
年份 |
运输业 |
商饮业 |
服务业 |
其他 |
年份 |
运输业 |
商饮业 |
服务业 |
其他 |
1984 |
48.17 |
10.20 |
3.00 |
3.69 |
1992 |
305.02 |
56.37 |
43.79 |
430.46 |
1985 |
80.06 |
16.62 |
8.30 |
8.93 |
1993 |
473.75 |
102.00 |
47.65 |
845.28 |
1986 |
141.12 |
150.83 |
28.05 |
87.86 |
1994 |
758.00 |
2159.00 |
190.00 |
696.00 |
1987 |
183.56 |
207.40 |
46.90 |
99.57 |
1995 |
1061.00 |
2363.00 |
222.00 |
922.00 |
1988 |
253.96 |
2921.99 |
66.84 |
246.68 |
1996 |
1326.00 |
1695.00 |
398.00 |
7810.00 |
1989 |
283.96 |
3067.22 |
29.73 |
329.60 |
1997 |
1145.00 |
5304.00 |
541.00 |
938.00 |
1990 |
269.76 |
141.89 |
29.19 |
370.51 |
1998 |
1176.00 |
4939.00 |
440.00 |
1062.00 |
1991 |
264.15 |
431.71 |
30.15 |
384.57 |
1999 |
1187.00 |
5036.00 |
547.00 |
1127.00 |
1992年、1995年,坛丘商业公司获“吴江市文明单位”称号;1994年、1996年,被苏州市评为供销系统先进集体。